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

鹼 性 及 酸 性 食 物

鹼 性酸 性 食 物 表 















弱鹼性食物馬鈴薯.高麗菜.蘆荀.竹筍.莢豌豆.茹類

南瓜.蓮藕.蘿蔔漬.豆腐.蘋果.梨子.香蕉.鳳梨.櫻桃.桃子.牛旁


強鹼性食物牛奶.蕃茄.胡瓜.蕪.蘿蔔.紅蘿蔔.無花果菠菜.芹菜

柑桔.葡萄.芋頭.海帶.葡萄乾.蒟弱


弱酸性食物洋火腿.奶油.雞蛋.鯛魚.蝦子.鮑魚.蛤蜊.八爪魚.

通心面.巧克力糖.油炸類食物. 蔥.炸雞


強酸性食物牛肉.豬肉.鮪魚.牡蠣.芝士.米.麥.麵包

酒.花生米.香腸.糖果 .餅乾.白糖






酸鹼食物的取捨


自我檢視,如果平日有消化不良或健康狀況不佳之情況,應避免以下的酸性食物:




  • 肉類、魚類、蛋類傷害人體最為嚴重。
  • 所有澱粉類和穀類,尤其是經過精製的澱粉類(如白米、白麵包、白麵條、白饅頭、 餅干、三合一沖泡式精磨餐包等)。
  • 調味料、泡菜。
  • 蔥、蒜、菇、蕈類。
  • 部份豆類及堅果類,尤其花生、碗豆、扁豆。
  • 所有油類及奶油,油膩及油炸、油煎食物。
  • 所有甜食,尤其是白糖、精糖、精鹽所製成者,果醬、果凍、糖漿、糖果、冰淇淋、   飲料(飲料極度酸性,且很快侵蝕牙齒)、巧克力、罐頭水果等。
  • 穀類可藉適當烹調及處理,減少其酸性程度。譬如麵包倘使經過烤箱,稍微烘烤,其 中澱粉會轉變成果糖 (fructose)或水果糖(fruit sugar),他們轉成這種型態時 ,就猶如水果中的糖份,成為極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。其次,烘烤的麵包,具有鹼性 食物的特性,較未處理的白麵包,營養價值增加許多。又譬如國人喜食白米,如果在 飲用前,能浸泡水中三十秒鐘,許多含酸性的澱粉可以洗滌掉,如此對身體傷害亦可 稍微減少。相對地,許多全穀類(糙米、糙米粉、黑麵包、小麥胚芽等),與加工、 精製的穀類比較,其酸度明顯減低,因此大家應儘可能改用全穀類,取代白米、白麵 。

飲食中應當增加的鹼性食物:


蔬菜類:幾乎所有蔬菜,尤其是綠葉蔬菜,亦可煮成菜湯。芽菜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 ,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。所有豆類中,大豆是鹼性最高的,也是治療過度酸 性體質時,極佳的選擇。


牛奶必須是提去奶油的酸奶。


糖蜜(molaeses,是當糖份從甘蔗或甜菜中提煉時,所產生之副產品。所有甘蔗的礦 物質營餐份均含於其中。國外超市均有販售,台灣台糖公司出產的糖蜜幾乎都交由飼 料公司,聰明的人類卻食用營養價值最低且有害的精製方糖─真是「荒唐」,盼有心 人士能有所變革),甘蔗汁、純釀蜂蜜(因為台灣養蜂多半餵以砂糖或白糖,純由花 蜜所成,已不多見)。


大多數堅果類如南瓜子、葵瓜子、杏仁、腰果、芝麻、核桃。


水果及鮮果汁:水果乃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,因為水果本身組成就非常單純,人們 不須再耗費很多能量去消化。因此營養學上,常稱「水果」為「最佳的鹼性食物」, 也是「最好的體內清潔劑」,誠為「最天然的藥品」。英國的衛生健康部門就提出: 果汁對解除過度緊張、分解毒素,淨化身體,心臟血管疾病、肥胖、風濕、高血壓等 ,具有功效。如果每日能喝到一000-一五00cc,就能得到很好的療效。


舉例說明水果的優越性:




  • 木瓜──含有一種特殊酵素(papain),為消化之功臣,在美國昂貴的消化藥片乃 由木瓜製成的。
  • 蘋果──含豐富鉀離子,能中和口腔內毒素,為極好牙齒及牙齦清潔劑,蘋果宜細 細在口中咀嚼,對於預防牙週病有效果。
  • 無花果──含有一種特殊酵素(ficin),能夠溶解血液中的毒素,亦含有Serotonin ,可增強腦力、體力及智力。古代歐洲學者及中東修行者,當進行數日斷食時,僅 靠無花果及喝水,亦可得到卓越的智力。
  • 鳳梨──含有bromelin(溴)可以幫忙胰臟清除及分解蛋白質、脂肪。
  • 蕃茄──高度鹼性,很好的酸性中和劑,可改善酸性體質。
  • 香蕉──含有大量鉀,對神經有益。尤其因缺鉀導致情緒低落、鬱悶時,香蕉有助 益。
  • 椰子──含鹼性非常高的食物,任何因為身體過度酸化而導致之疾病,均可藉椰子 汁或椰奶,得以改善。
  • 檸檬──具有高度鹼性,檸檬汁向為人們所熟悉,每天經常喝檸檬汁,可以治療各 種不平衡症候。
  • 橘子──具有高度清潔性,且含有大量維生素C。

由於攝食偏差所導致酸性體質的不平衡現象,或尚未形成嚴重疾病,或己形成重病,均可藉 著對酸鹼性食物的認識,自我檢討,矯正偏差,藉著適當選擇及調配,假以時日,必得立竿見影 之實際功效,恢復本有的健康,因為屆時我們的血液又重建──弱鹼性平衡。



 ┌──身體健康-弱鹼性。
├──酸性食物含磷、氯、硫-魚肉蛋乳類、甜食、油脂-應捨。
├──鹼食物含鈣、鉀、鈉、鎂、鐵-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海藻-應取。
└──身體偏酸,攝食偏差,衍生諸病
 參考資料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005031802268
 
 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